旅游网

福建旅游论坛

今日:0|主题:103|排名:31 
旅游网> 福建> 建宁旅游,让“石头村”天天像过年
与福建相关
福州
厦门
莆田
三明
泉州
漳州
南平
龙岩
宁德
户外俱乐部
查看:7735 回复:0 发表于 2013-5-24 01:55
发表于 2013-5-24 01:55:1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建宁旅游,让“石头村”天天像过年 [复制链接]

115879993_41n.jpg

高峰村里的古朴人家

    在建宁金铙山脚下,有这样一个村庄,村里处处是石头,田少效益差,人称“石头村”。早些年,由于交通不便,生产、生活条件差,村民几乎过着原始山寨生活,“贫穷”“脏乱”成了这个村的代名词。

    近些年,建宁县濉溪镇的高峰村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天然“礼物”,越变越美,从全县第一贫困村发展成为生态旅游村,百户人家搭上了旅游快车。

    从山上搬到山下

    从建宁县城出发前往高峰村,一路上都有青山陪伴,大概20多分钟车程,行至一处三面环山的峡谷中,高峰村就到了。

    “这个地方叫‘水垅’,是个大峡谷口。”村民聂小周边介绍,边带我们往村里走。

    聂小周今年47岁,他说,这个村的农户都是上世纪70年代初,陆续从海拔1000多米的朱家坳、苦竹坪、坟背等高山偏远自然村,搬迁到高峰村现在的村部所在地水垅。

    “住在高山上,环境美,生态好,就是太苦了!”回想几十年前那段日子,老聂感触很深。当时他还是个小孩,只有13岁,晚上住在高山上,白天和父亲下山种田,上山下山走的都是小路。早晨天还没亮就要下山,一直忙到傍晚才回家,如果走得慢,天黑了,就得点着火把爬山。一次来回要花上两个多小时,有时身上还得背着25公斤重的谷子。

    在高山上的那个高峰村,流传着一首民谣:“月光光,星光光,有女莫嫁高峰郎;白天听到黄莺叫,夜里听到虎啸声;不见相公骑马过,只见狐狸拖母鸡,害得公鸡没‘老婆’。”

    上世纪80年代后,金铙山被列为省级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为保护山上的自然资源,高山上的村民全部搬下来了。

    田少,石头太多

    村民下山了,搬新家了,没想到新的问题又来了。

    “这里的田太小了,一个斗笠一块田,一件蓑衣一块田,一头黄牛转不过头。”一边走,老聂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往事:早些年,他父亲帮别人插秧时,随手把斗笠放在一旁,待田块插满后,手中竟然还剩一把秧苗。大伙觉得纳闷,之前就算好的秧苗,为何会多出来?四处寻找,都没有发现漏插的田块,结果还是父亲拿起斗笠,发现斗笠下还盖了一块田。

    高峰村三面环山,共173户726口人,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.6亩。

    村第一书记黄林春说,这个村石头多,是历史上某次大的地壳运动引起泥石流堆积而成的,约2平方公里,是典型的石蛋群地貌,村民散居在石蛋群中。

    走在高峰村,只见路旁卧着石头,竹林间长着石头,山上攀着石头,有的大如房屋,有的方似豆腐,有的尖比刀锋……十几平方的田块里,躺着好几块磨盘大小的石头。

    “这样的田,好看,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根本用不上。”聂小周说。

    “在这里,靠种地致富,难!”黄林春说,这周边的山,都是自然保护区范围,山上的一草一木都不能砍。

    “高峰好是好,四季缺粮草;耕地少又小,光长石宝宝;鸡鸭牛狗猪,没事到处溜……”这是7年前高峰村的写照。搬进新家,曾经习惯了靠山吃山的村民们有些不适应,仿佛被切断了所有的生活资源。他们并没有感到幸福,无法再靠耕种、砍伐来谋生,许多人陆续搬走了,留在家里耕种的越来越少。

   群山被激活了

    “高峰村虽然穷,但旅游资源却很丰富,空气新鲜,景观不错。”黄林春说,这个村典型的石蛋群地貌就是亮点,村后有一条千年古驿道,旧为建宁出县的一条主要通道,村旁有一条清幽的峡谷,峡谷内乱石成堆,水质清澈,落差大。

    由于独特的风景,每到周末,倒是能吸引不少城里人来玩。

    这让村民李茂盛看到了商机,他说:“过去,我们村的人天天守着那几亩地过日子,围着猪圈掏猪粪。”2006年底,他在村里开设了首家“森林人家”餐馆。生意好,挣钱了,又赶上2007年5月村电网线路改造完成,李茂盛决定再投资3万多元,在餐厅6个大包间安装空调,厨房添加了冰箱、抽油烟机、电磁灶等家用电器。

    看到李茂盛家宾客满座,生意红红火火,村民们也都转行搞起了旅游。借助家后山那一片“巨石阵”,林华搞起了农家乐,修了人行步道,种上毛竹,搭建凉亭和秋千架,“去年‘五一’、‘国庆’假期,每天的营业额都有3000多元。我们全家齐上阵,还忙不过来”。

    当地政府还引导村里调整经济作物结构,让农户在房前屋后种植一些名贵树木,在景区的公路沿线农田推广种植优质建莲100多亩,在农家乐周边的10多个池塘引种花莲、睡莲等观赏品种。

    高峰村兴起的“乡土味”,吸引了不少外地老板前来投资。李老板进入建宁旅游市场,一眼相中了金铙山脚下的高峰村,利用70多米落差的河道,办起了漂流公司。他说,除了自己是外地来的,其他的十几名工作人员都是当地村民,“在家门口上班,他们除了照顾家里的农活,还能有一份外快”。

    “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,靠的还是这些‘乡土味’。”黄林春说,现在村里开发了千里闽江正源头的漂流、水量充沛的雌雄双瀑、千年古驿道等旅游项目,还修建了吉祥小径和农家乐,借鉴QQ农场,把路边的10多亩土地,分割成若干块,游客可以租赁下来,体验农家劳作的乐趣。

    这里的群山被激活了,高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。

    当老板,建别墅

    “高峰真是好,种花又种草;自从做旅游,人人不糊涂;拆旧建别墅,户户开店铺;家家有客源,天天像过年。” 这是今日高峰村的真实写照。

    村子里,原来见了都怕的石头,现在大伙都爱不释手。村民们纷纷“洗脚上岸”搞旅游。

    “我家现有4口人,有3人在高峰漂流公司上班。那年,我毛遂自荐,成了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。爱人在村里负责旅游接待。孩子也不再外出打工,成了公司的售票员。我们都成上班族啦!”从聂小周的脸上,我们看到了自信。

    来到聂小周家,漂亮的三层小洋楼,琉璃瓦屋顶,白色的小别墅,显得格外清新靓丽。“总共三层,下面两层主要自己住,最后一层当宾馆,接待游客。”聂小周说,原来的老宅子拆了好啊,四周猪舍、草棚、旧房挤占在一起,卫生环境差。更糟糕的是,没一条像样的路,一下雨,到处坑坑洼洼,泥泞不堪。

    村里搞旅游,大家都受益。村里百余名村民从事着与乡村旅游相关的餐饮、种养、运输等行业。黄林春说:“2006年以来,高峰村共接待游客6.5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200多万元。过去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000多元,现有8700多元啦!”

    眼下,100幢规划统一的琉璃瓦屋顶的别墅已建成,村民有的已入住,有的正在进行农家宾馆的装修。与别处建新房不同,高峰村将新房建设和旅游规划相结合,把新房建成家庭旅馆,规划了48家336个床位,发展了20家农家乐,开设了18个店铺,形成一条购物街,这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样板,游客向往的乡村休闲胜地。

    黄林春说,高峰村乡村旅游,主要依托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强劲优势,结合村里的实际,重点在乡村旅游、农家体验、旅游服务上做文章,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,将高峰村打造成城市居民农耕体验、休闲观光的好地方,城市老人避暑度夏、养老健身的好去处,城市小孩劳动锻炼、素质教育的好场所。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