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网

雪域

2011-11-17 20:47| 发布者: 驴友网| 查看: 292| 评论: 0

摘要: 第一次见到贡嘎雪山是在十一年前。那年夏天我登上了海拔3077米的峨眉山金顶看日出,当霞光敛去,四周只剩下静静的白云环绕着山巅,一座状如宝塔的云堆突兀出无边的云海吸引了我的注意力。“莫不是要变天了?”我心里 ...
    第一次见到贡嘎雪山是在十一年前。那年夏天我登上了海拔3077米的峨眉山金顶看日出,当霞光敛去,四周只剩下静静的白云环绕着山巅,一座状如宝塔的云堆突兀出无边的云海吸引了我的注意力。“莫不是要变天了?”我心里直犯嘀咕。偶尔也翻翻气象方面的书,知道个卷积云什么的,但是不,山顶的摄影师告诉我们:“那是雪山!海螺沟的贡嘎山主峰。”我顿时兴奋起来,目测过去,贡嘎山离金顶不过几十公里的距离,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离雪山已经很近了?同伴也很雀跃,下山后,我们到处打听,希望加盟某个旅行团或者直接坐长途车过去。结果却令人失望,别人告诉我们说这一线路已被取消。因几天前发生一场雪崩,上一批入沟的游客被困在山里出不来,有关部门正在组织营救。我们只好抱憾而去。

    今年的五一节,我们出游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贡嘎山。有发烧友取笑我们:“怎么,春天来了你们要去看冰?”话虽如此,仍然热心地搜寻出好些书籍供我们参考。从资料上得知,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部和四川省第一高峰,被誉为“蜀山之王”,是我国海洋性现代冰川分布最集中、规模最大、最接近大城市的地区。景区内呈放射状分布有冰川74条,我们要去的海螺沟一号冰川是其中最长最大最壮丽的一条。

    在藏语里“贡”意为至高无上,“嘎”意为圣洁无瑕,贡嘎山意即至高无上的圣洁雪山。当地各族人民将它视为神山,认为一生如能朝拜贡嘎雪山,将会受福今生来世。五月二日,我们终于站在了她的脚下。从原始森林参天挺拔的树木间仰望峰巅,真的是一座冰雪终年不化的白皑皑的雪山!洁白的冰雪覆盖了山体,象为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。贡嘎山在蔚蓝的天空下巍峨耸立,神秘、纯洁,令人无限神往。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雪山。和她相比,玉龙雪山好象就只是戴着一顶雪帽子罢了。我们开始一步一步地朝拜这座美丽的神山。植被渐次由山脚下的棕榈、落叶乔木转到香杉,走了两个小时,我们才刚走出原始森林,而我因高原反应已有些头昏眼花了!

    在冰川观景台上我们边喘着气边往下俯视一号冰川。我们只看到灰蒙蒙的一条大峡谷,这也叫冰川吗?这就是书上所说的跨海拔2940米到6750米、全长13公里的一号冰川吗?若不是看到下山的游客捧着冰块,玩童般兴高采烈,我简直不确定这条峡谷哪儿藏着冰!待我们在旅游鞋外面套上冰爪踩在谷底时才发现,好家伙,原来灰蒙蒙的砾石下面全是冰。整整一条长长的峡谷构成了一条硕大无朋的冰川,真正是名符其实的一号冰川!

    五月的阳光已有些骄人,我的额上已渗出汗珠,可从峡谷里吹来的冷风,又使我的鼻子直淌鼻水。一件外套穿着嫌热,脱下来又会打喷嚏,反反复复几次,弄得我简直无所适从。登山这么久,还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!而且导游告诫过我们:“在雪山上感冒了要一个月才能好呢。”心里不是没有一点顾虑的。

    同伴新学了摄影,正是最热衷摆弄照相机的时候,一心一意地想拍冰川,但是冰面上满是砂砾石,我就拿了装矿泉水的瓶子,灌了冰雪融成的雪水,为她冼冰!我冲了一瓶又一瓶,手在冰水中冻得刺骨,也才洗出那么一面洁白的晶莹剔透的冰来。这真正是杯水车薪,不自量力。待她照了几张后,我也就放弃了。我们问导游:“大冰瀑布呢?怎么看不到?”来之前我们就得知这儿有一条高1080米、宽1100米气势恢宏的大冰瀑布。导游慢吞吞地说:“是有一条大冰瀑布,有黄果树瀑布的十四倍那么大,可你们是看不到它的。只有专业的登山运动员才上得了那个高度。”这不是在馋我们吗?,我们不死心:“那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?”“有呀,可以坐缆车呀,这儿几年后就会修一条缆车道,把游客直接送上山去。你们下次来的时候就能看见了。”唉,几年以后,这跟画饼充饥又有什么区别!

    从一号冰川下来已是中午一点多钟了。餐厅里重重叠叠的都是人,连窗台上都坐满了人。我们吃的是自助餐,拔直喉咙都喊不来那个忙得晕头转向的服务员给我们配菜,我们索性趁她不注意,端起锅就跑,一顿饭吃得打劫也似。饭后我们动身前往二号营地。《旅行家》上介绍,冬天当雪花漫天飞舞的时候,在二号营地一边泡温泉一边观雪是赏心悦目的乐事。在这儿温泉水按水温高低分别注入不同的池子,低则二、三十度,高则五、六十度,最高可达九十度,可以煮鸡蛋了。我们兴冲冲地来到池边一看,顿时愣住了。泳池不但全是露天的而且温度适宜的池子几乎全无树木遮挡。高原的阳光透过清澈的水流,慷慨地撒满了泳池的每一个角落。到这海拔三、四千米的山区,面颊上多两块高原红倒也罢了,要是晒得活象煮熟的虾那可就悲壮了点。拎着泳衣在池边逡巡良久,我们终于恋恋不舍地离去。泡温泉虽然舒坦,但是我们不想回去的时候家人猝然不忍相认!

    (二)木格措

    “远远远远地高过海面
    高原上安静躺卧着的
    像菊花一般清澈的湖水”
    见到木格措的第一眼,我所有跋涉的辛苦就都得到补偿了。

    十八公里的上山路,因路况不好,交通堵塞,相当部分的路程得靠自己步行,直走得我脑袋发胀,耳畔“扑通、扑通”响着的是自己被放大了的心跳声。怕加重心脏负荷,虽然嘴唇皴裂,喉咙发干,也不敢多喝水,未到目的地,鼻血已经涔涔地流下来了。

    但是现在眼前豁然开朗,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木格措是那样辽阔。湖水那样清澈又那样深遂,在湖的另一端雪山罗列,风掠过湖面从雪山腹地吹来,带来了雪的沁凉和山的寂静,抚慰着远游人心的热渴。我一下子安静了下来。端坐湖边,看远处山脊上的雪线,看云块在山坡上巨大的投影,看那影怎样缓缓地移动,许久许久,我的心竟如坐禅般安祥了。

   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辽阔的高原湖泊。虽然木格措也是我见到的第一个高原大湖,我几乎可以确信,所有的高原湖泊都是这么美丽的。因为在海拔三、四千米的地方,还没有人类的渗透和污染,一切都荒莽凄凉,一切都原始冷寂,就象歌中唱道:“重回原始的寂寞”,在这里,寂寞不但是原始的,而且是清澈的,清澈得就象生命最初的爱恋。

    湖边的鹅卵石上疏疏落落地残留着冰雪,有的地方冰层仍然很厚,这里的春天要七月份才来临。沿着湖边随意走着,湖水在脚边无声地泛着波澜,湖底的鹅卵石上游走着细碎的鳞光,象怀有无限的秘密,却又欲语还休。除了被湖水漂白的枯树枝,时不时还能看见一种类似银柳的植物破冰而出,绽成毛绒绒的团,小雏鸡似的。冷不盯听到一个川妹子在吆喝:“喂,同志,你把那个空瓶子捞起来吧。什么,不是你扔的?不是你扔的难道就不能捞一下吗?它都漂到你那边啦。”那个男人不再争辩,蹲下身去够白色漂浮物。目睹到这一幕的游人都不禁微微笑起来,川妹子真是泼辣。
  
    木格措已经这样美丽了,那么藏民心中的圣湖—纳木措,我们所向往的西藏明珠,又会是怎样的景致呢?

    (三)四姑娘山

    “我姓杨,我的藏语名字叫阿思蒙。”我们的导游这样自我介绍,她是藏族的一个分支--嘉绒族人。
    “阿思玛?藏族人也叫阿思玛?”我没听清,惊奇得不得了。
    “不对,不是阿思玛,是阿思蒙。”导游更正道。
    “阿思蒙,阿思蒙。”全车的汉人全都藏语发音。

    导游忍不住笑起来:“你们学得不像,怪怪的,象外国人说中国话。这样吧,我给你们唱首藏歌,歌的名字叫《白塔》。”

   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听过藏族歌手亚东唱的歌。为了避免盯着导游看可能让她窘迫,我把视线投向窗外。歌声细细柔柔地响起了:“仰望纯净的天空,想起一首古老的歌,那是妈妈唱给太阳的歌,无论天空乌云密布,你洁白的身影照亮真诚的心……曲登嘎布(白塔之意),我心中的太阳。”

    不知什么时候,泪水已经盈满了我的眼眶。有信仰的人有福了!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,他们的信仰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。在沿海、中原一带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的人们看来,藏民的生活粗砺艰苦,物质匮乏,居无定所,但是他们有信仰,他们一生下来就被族人教导着要笃信自己民族的宗教,他们一生都矢志不渝。还有什么比纯洁而又坚定的信念更让人觉得幸福的吗?我意料不到,这样的振憾和触动竟然来自一个年轻的嘉绒族姑娘……

    翻过4523米的巴朗山,我们进入四姑娘山景区。四姑娘山是横断山脉上四座相毗邻的雪山,传说是由四位美丽的姑娘为镇住作孽多端的恶魔化身而成。四姑娘山景区由双桥沟、长坪沟和海子沟组成,山顶终年积雪,景色秀丽,号称“东方的阿尔卑斯”。导游说有一年一个瑞士游客看到四姑娘山,像极他家乡景致,当场放声大哭。

    我们当天下午就骑着马到海子沟的锅庄坪远眺四姑娘山全貌。四座山峰一座比一座高(最高的四姑娘峰海拔6250米),全都银妆素裹,绵延起伏,壮哉美哉。我们并没有哭,但是知道有个老外为此哭过我们蛮高兴,我们的家园美嘛!在锅庄坪我们看到从远处的山脊上络绎下来一些年轻人,他们背着登山包捆着防潮垫,那背包看过去比我那30斤重的登山包还要沉。在这个呼吸都觉得困难的地方负重登山并且露营?我们倒吸一口凉气,此地夜间最低温度已达零下二、三度,就是挤着睡只怕也暖不过来。他们真是豪兴。

    第二天游双桥沟。云雾迷蒙,我们雾里看山。我抱怨变天了,同伴说:“不怕,太阳会一路跟着我们的!”果然,天渐渐放晴了,云雾慢慢消散。忽然导游大叫一声:“看啦,日月宝镜!”所有的人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看过去,不约而同地发出:“哇--”的赞美声。只见在沟的尽头,从溪水流来的方向,云扉洞开,两座山峰相对开列,中间赫然露出一弯银白色的新月!那是一座状如新月的雪山。我们立刻亮出照相机,在溪边,草坪上,小桥旁,以日月宝镜为背景,抓紧时间咔嚓个够。

    下午去长坪沟,仍然是骑马上山。我只恨不能快马加鞭!我骑的那匹马六岁,浑身雪白,马的主人说它的名字就叫做白雪,曾经在一届赛马会上获得过亚军。我意外地惊喜了一下,挽过缰绳自己骑。那匹马敏感好驾驭,很快就认同了我,路陡的时候我下来牵着它走,它乖乖地跟着我,不时把脑袋往我身上拱,似在跟我亲呢。我骑着它在草坡上随处溜达,马蹄得得,马铃声细碎,那感觉,真好!
 
    我们住宿的猎人峰宾馆晚上有篝火晚会,烤全羊、跳锅庄舞。入夜温度骤降,我们把背包里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,才下楼去。我们加入快乐的人群,绕着篝火手舞足蹈,不亦乐乎。舞会持续到深夜十一、二点才结束,直跳得我们气喘吁吁,汗如雨下。同伴忽然惊觉:“咦,你不是有高原反应吗?”我昂然答:“跳舞跳好了。”

    原路返回。巴朗山昨夜降雪,新下的雪履盖了一切的痕迹,山坡一片白茫茫。山上云雾迷漫,雾气大时,能见度不到5米,车轮碾着冰渣缓缓前行,发出轻微的响声。到达峰顶时,我们一致要求下车玩雪。捧起一簇洁净的新雪,多么轻软多么细致的雪呵,轻盈得就象一只小精灵。深一脚浅一脚地迈向雪的世界,大地留下了我的一串足迹。在洁白无瑕的雪地上,我写下了一个大大的“家”。

    鸟倦飞而知返,此时此刻,我思念着我的家人。我想念儿子的笑脸,想念家的温馨。孩子小,还很依赖母亲。我的先生成全我不羁的心,让我出来圆漂泊的梦,令我充满了感激。当我重回生活的秩序,当我忙碌于零乱的家,我会记得这一刻,记得这一片洁白的雪域和自己深深的感念。

雪域
GMT+8, 2025-5-1 08:46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分享到:
旅游网

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