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荫山房园中有园、景中有景、以“小巧玲珑”的独特风格着称于世,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,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。全园的文饰丰富而精致、素色而高雅,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,如置身于“波暖尘香”之中。 余荫山房,又名余荫园,馀荫山房,位于广州市(旅游网)番禺区南村镇(旅游网)东南角北大街,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,为清代举人邬彬 的私家花园,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年(公元1866年),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(旅游攻略)。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。园中亭台楼阁、 堂殿轩榭、桥廊堤栏、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。园中之砖雕、木雕、灰雕、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,尽显 名园古雅之风。更有古树参天,奇花夺目,顿使满园生辉。而园中“夹墙竹翠”、“虹桥印月”、“深柳藏珍”、“双翠 迎春”等四大奇观,使游人大开眼界,乐而忘返。 余荫山房与顺德的清晖园、东莞的可园、佛山的梁园一道,合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,而且余荫山房是四大名园中保 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,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。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。 造园背景 余荫山房是在中国(旅游网)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期——明、清时期修建的。清代,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,涌现于全国各地 ,尤其在南方形成了空前绝后的造园高潮。广东四大名园都是在清代建造的。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五年(公元1866年),历时5年,于同治十年(1871年)竣工。山房故主邬彬,字燕天,是清朝举人,官至刑部主事,任七品员外郎。他的两 个儿子也是举人,因而有“一门三举人,父子同登科”之说。邬燕天告老归田,隐居乡里,聘名工巧匠,吸收苏杭庭园建 筑艺术之精华,结合闽粤庭园建筑艺术之风格,兴建了这座特色鲜明、千古流芳的名园。为纪念先祖的福荫,取“余荫” 二字作为园名。与余荫山房紧贴相通的建筑就是善言邬公祠,是邬家的祖祠。 特色景观 亭桥楼榭 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平方米,但亭桥楼榭,曲径回栏,荷池石山,名花异卉等,一应俱全。园内亭、台、池、馆 与游廊、拱桥、假山、花径、围墙交错穿插,构成了幽深曲折、若隐若现的庭苑结构。园中浮雕和建筑装饰皆由名工巧匠 精雕细琢,配以诗、书、画,使全园更添恬静、典雅情趣。进入写有“余荫山房”的正门后,过厅堂,穿竹径,便到山房 的花园门。门旁有对联一幅:“余地三弓红雨足,荫天一角绿云深”,正是此园点题之句。 拱桥 园景可分为东、西两半部,以游廊式拱桥为界。这座拱桥是桥、廊、亭“三合一”的杰作,表现了设计者的独到构思 和造园者的高超技艺,这一美景称为“虹桥印月”。在月朗风清之夜,月影、桥影、人影在荷花池中相映成趣,构成动人 心弦的画卷。 石砌荷池 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,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,建筑细部装饰玲珑精致,兼有苏杭建筑的雅素与闽粤 建筑的曼丽。这是园主的书斋,环境清静素雅。 池北为主厅深柳堂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,花儿怒放 时宛若一片红雨,十分绚丽。 八角形水池 东半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,池中有八角亭一座,名“玲珑水榭”,八面全是窗户,可以八面观景,是全园最佳观 景处。该处原是赋诗把酒、吟风弄月之所,有丹桂迎旭日、杨柳楼台青、腊梅花省(旅游网)开、石林咫尺形、虹桥清晖映、卧瓢听 琴声、果坛兰幽径、孔雀尽开屏之八角玲珑。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;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(来薰 亭)。周围还有许多株大树菠萝、腊梅花树、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。“来薰亭”半身倚墙而筑,“卧瓢庐”幽辟北隅,“ 杨柳楼台”沟通内外,近观南山第一峰,远接莲花古塔影。东西两半部的景物,通过名叫“浣红跨绿”的拱桥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。 瑜园 此外,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。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,建于1922年,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 ,底层有船厅,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,第二层有玻璃厅,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,现已归属余荫山房。两园并在一起,起到 了辅弼作用。 余荫山房 GMT+8, 2025-4-30 22:33 |
旅游网|旅游论坛|旅游群|LVYouwang|www.lvyouwang.org 旅游网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,如涉及文字/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至9519990@qq.com处理。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,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,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。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。
Copyright © lvyouwang.org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