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5日,秋夜微凉,剑河温泉小镇的苗医药浴池中草本清香弥漫。湖南游客倪霞与闺蜜沉浸在温泉中,无比惬意。“置身药池,所有疲惫烟消云散,身心得到彻底放松。”她笑着说。如今,像倪霞这样专为康养而来的游客,正成为黔东南旅游市场的新主力。 2024年以来,黔东南州精心推出4条中医健康旅游精品线路,吸引越来越多游客转向深度康养体验。剑河温泉小镇推出苗医药浴等体验项目,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,康养收入占比超过40%。 作为全国15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,黔东南依托2831种药用资源、92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千年传承的民族医药智慧,探索出一条“以旅彰医、以医促旅”的融合发展新路。“我们坚持‘宜融则融,能融尽融’的工作思路,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。”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表示,当地已形成“规划-条例-实施方案”三级政策体系,建立由29个部门组成的中医药苗侗民族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累计投入资金2.3亿元,带动社会资本8.6亿元投入康养旅游项目。 黔东南州中药资源丰沛,民族医药底蕴深厚,拥有苗药、侗药等民间验方与诊疗技术上千项。在政策支持下,一批民间苗侗医人员走上合法行医道路。凯里市苗侗医药文化街的苗医文强表示:“以前我们的医术传播范围有限,现在通过考核备案,我可以更自信地开展诊疗服务,也让更多人了解苗医药文化。”目前,全州像文强这样获得民族医药确有专长人员资质的已有1245人。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黔东南形成“三区一单品”产业发展布局:从江洛贯经开区重点发展瑶浴产业,黔东南高新区集聚民族医药生产企业,剑河工业园区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和饮片生产,施秉太子参成为优势单品辐射周边产业带,年交易量占全国六成。目前,这一布局已带动培育6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和3个培育单位。 多元业态融合成效显著。“民族医药+康养旅游”让从江瑶浴带动276家农户开设体验店,户均增收3.2万元;“民族医药+健康食品”开发出系列保健产品;“民族医药+文旅产品”推出75个文创健康产品。目前,全州拥有国药准字号产品5个,覆盖全国2000余家药店;健字号产品44个,从江瑶浴年产值达6000万元。16个县级中医医院和217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全覆盖,80%以上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。建成医养结合机构33家,提供康养床位4149张,形成“1+9+N”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体系,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学科建设率达87.5%。 黔东南州将继续深化中医药健康旅游融合发展,加快打造以中医药文化体验游、康养休闲游、中医药研学游、古方膳食养生游为载体的健康旅游项目。按照规划,到2025年,全州将建成康养类旅游景区30个以上,森林康养基地20个以上,中药材种植基地100个以上,养老养生机构20家以上,初步形成医、养、健、游多维度苗侗康养旅游目的地。
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——黔东南“医养游联动”打造健康旅游新引擎 GMT+8, 2025-9-12 06:06 |
旅游网|旅游论坛|旅游群|LVYouwang|www.lvyouwang.org 旅游网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,如涉及文字/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至9519990@qq.com处理。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,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,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。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。
Copyright © lvyouwang.org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