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网

旅游网 旅游网 奇闻风俗 风俗 查看内容

高坡苗人的洞葬奇俗

2011-11-21 03:01| 发布者: 小驴友吧| 查看: 970| 评论: 0

摘要: 旅游网:很多人认为洞葬是适应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的结果:遍及高坡的溶洞为人们提供了洞葬的自然基础,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状况则是洞葬风俗存在自社会基础。从经济能力出发,从删繁就简的角度出发,洞葬当然最为 ...
旅游网:很多人认为洞葬是适应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的结果:遍及高坡的溶洞为人们提供了洞葬的自然基础,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状况则是洞葬风俗存在自社会基础。从经济能力出发,从删繁就简的角度出发,洞葬当然最为简单也最为恰当的一种丧葬方式。 洞葬习俗的起源 相传,这一带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黄河流域,神农氏是他们的老祖宗,由于历史上战争的原因,苗家祖先被迫迁徙到南方大山之中,他们时时刻刻都梦想重返故乡。距今大约六百年,苗族的首领‘香骆’对苗民十分爱抚关心,深得苗民的崇敬,‘香骆’

很多人认为洞葬是适应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的结果:遍及高坡的溶洞为人们提供了洞葬的自然基础,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状况则是洞葬风俗存在自社会基础。从经济能力出发,从删繁就简的角度出发,洞葬当然最为简单也最为恰当的一种丧葬方式。

洞葬习俗的起源

相传,这一带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黄河流域,神农氏是他们的老祖宗,由于历史上战争的原因,苗家祖先被迫迁徙到南方大山之中,他们时时刻刻都梦想重返故乡。距今大约六百年,苗族的首领‘香骆’对苗民十分爱抚关心,深得苗民的崇敬,‘香骆’逝世后,子孙们将他的棺木放进一天然洞穴中,以便祭扫和瞻仰,同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扶枢还乡,重归故里。从此以后,凡亲人过世,就沿袭这种丧葬办法,久而久之,形成了洞葬习俗。

文史专家在贵州省黔南考察时发现,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、荔波、龙里、惠水、独山、福泉等地的少数民族,至今仍保留着两千多年前的“洞葬”、“火葬”习俗。据文史专家考察,目前在都匀基场、惠水摆金、平塘谷硐等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,至今仍保留着“火葬”习俗。当亲人去世后,家人邀请亲朋好友举行祭祀仪式,之后将逝者抬到距村寨较远的山坡上,举行隆重的“火葬”仪式。

洞葬是一种古老的葬礼形式,各个民族洞葬的方式也不同。苗族将死者装入棺木,抬入一个大洞穴里,按照家族及辈分排列,头朝南,放在峭壁上,以后整个苗寨或一个地域的亡者,都被抬入这个洞穴。在荔波县的一些民族村寨,亲人去世后,儿子将与牛搏斗,当众将牛杀死,作为祭祀品或用来招待客人。之后将逝者装入棺木,抬到距村寨较远的山洞中安放。在都匀市,专家发现一处苗葬洞穴,内藏苗族棺木达1000多具。据专家初步推断,这个洞葬墓穴大约形成于元代。韦德义介绍,这个洞穴海拔约1400米,其周围生活着3000多人,均为苗族。

洞葬附近山青水秀

从历史上看,高坡的苗族祖先确实系从北方迁徒而来,这一说法也似乎吻合了苗族迁徒的历史,因而也很容易为人们所认可和理解。由此可知高坡洞葬分布广泛,看来曾经十分盛行这种丧葬。许多洞葬遗址确实差不多已被人遗忘,有些也已自然毁坏。至今人们认为保存完整的洞葬有两处,一处是甲定洞葬,一处是杉坪洞葬,其实不然,果里村的洞葬就更加完整、宏大而神奇等等。杉坪村的洞葬,实际上是遗址完整,而洞内的棺木已朽烂不能辨认,只能算是比较完整。其实还有果里村的洞葬,上午村洞葬,克里村的洞葬,五寨村洞葬等等。还有不少连当地村民也不知道的洞葬,因为有的洞葬已经隔了好几代人了,后来的家族已忘了自家或自己村的洞葬遗址。

高坡苗人的洞葬奇俗
GMT+8, 2024-5-21 19:46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相关分类

分享到:
旅游网

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