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网

标题: 藏在江苏的世界“最佳旅游乡村”,你去过吗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旅游网_miller    时间: 昨天 15:05
标题: 藏在江苏的世界“最佳旅游乡村”,你去过吗
河汊为弦,垛田为谱。在江苏兴化水网密布的里下河地区,东罗村曾是一颗寂静的“水上明珠”,直到一股安全可靠的“电能”脉动其间,将它从时光深处点亮。



近日,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2025年度“最佳旅游乡村”名单,东罗村脱颖而出,成为中国4个入选乡村之一,也是江苏首个获此殊荣的村庄。



东罗村处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——兴化垛田范围内,人、水、垛和谐共生,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。在这场惊艳世界的蜕变背后,是一场持续8年的电网升级之路。






东罗村河汊纵横,湖荡星罗棋布,素有“水上明珠”的美誉。村内建有东罗大礼堂、“东罗秋实”展览馆、农耕体验区、水上市集与特色老街,生动再现了兴化水乡的传统生活场景。




漫步村中,青砖错落,黛瓦连绵,静默倒映于蜿蜒河道。完整的天际线在云水之间舒展,宛如一幅被时光浸润的水墨长卷。





这份流淌在砖瓦之间的诗意,背后是一场始于8年前的“电网革命”。



2017年,东罗村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。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,国网兴化市供电公司成立“特色田园综合体配套工程”攻坚小组,启动包括东罗村在内的乡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。



“若按传统架线方案,工程将导致近400户村民两个月内频繁停电。”项目负责人陈诚回忆,面对“美丽与民生”的双重压力,一场与时间赛跑的“巷战”就此打响。



攻坚小组投入200余名施工人员,在兴化农村地区首次大规模应用地埋电缆,并成功开展4次带电作业,如同为村庄进行“微创手术”,在不影响居民用电的前提下,累计减少停电320时户。




40多天后,当最后一缕蛛网般的电线隐入青砖黛瓦,东罗村完整的天际线便在里下河的倒影中苏醒。从此,水乡的旧时月色与现代的电流声光交织,共同谱写出了一曲荣登联合国榜单的田园新诗。






村子面貌焕然一新,吸引了外出的村民回乡创业,高庆英就是其中之一。



她从上海回乡,在东罗村开了一家“几木”咖啡馆,店铺嵌于一幢临水旧宅,与青砖黛瓦融为一体。



“最多一天能卖近百杯,很多游客循着导航、沿着水巷专门找来打卡。”她笑着说,“当初决定回来,除了乡情,更是因为看到村里的生活已和城市一样便捷。”






在这里,传统线性商业街概念被彻底打破,取而代之的是“村落即景区”的理念。精品民宿由闲置老屋改造而成,咖啡店、餐馆点缀于河岸、巷口,由水系与石板路串联,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文艺生活空间。



东罗人世代依水而居,土壤饱含水分,所产的大米、龙香芋等作物,自带水乡的清甜。村中市集,成了这地道风味的汇集之地。



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业态,对基础设施提出了高要求。国网兴化市供电公司建立“日常巡视+假日保障+定期排查”机制,推动全村进行了一场静默而彻底的“电改造”。



在临河的“耘朵”民宿,老板刘女士对改造后的全电厨房赞不绝口:“没有油烟明火,院子干净清爽,游客都说这才是水乡民宿该有的样子。”




测试显示,全电厨房比传统液化气节省32%的能源费用,加热效率提升35%,同时规避了燃气安全风险。



如今,在东罗村,电流声化作咖啡机精准的萃取声、民宿地暖恒温系统的运行声,成为游客尽兴而归的有力保障。这些现代文明的韵律,与传统水乡的宁静交织,共同调和出东罗村独有的“人间烟火气”。



在可靠电力的支撑下,2024年,东罗村实现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5万元,同比增长5%。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.4万元,同比增长8.1%。





随着越来越多游客驾驶新能源汽车来到东罗村,“满电出发”已成为这里的一张新名片。



为应对自驾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,兴化市政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充电网络,计划今年形成城区1公里、核心镇区2公里充电服务圈。



在此背景下,国网兴化市供电公司配合全市规划,超前在东罗村周边布局充电设施。





去年春节,阜溧高速千垛服务区双向充电站正式投运,每站建有8个充电车位,单枪最大功率达180千瓦,可有效满足节假日高峰期的充电需求。



便捷的充电设施极大提升了游客体验。来自无锡的沈先生在游览“碧水东罗”景点后感慨:“景区周围装了充电桩,方便多了。”



除了高速服务区与核心景区外,国网兴化市供电公司还在城市交通枢纽建成“充电+便民服务”低碳充电综合体,提供免费饮用水、食物加热、雨伞租借等暖心服务,让游客在充电间隙也能感受水乡温情。


(, 下载次数: 0)